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,不同的性格,不同的生活方式,不同的出生、成長背景,這決定了不同的人,擁有的不同的體質。不同體質的人又有各自的養(yǎng)生需求和重點,今天我們來了解春季容易發(fā)生疾病的三種體質,我們早知道早預防,達到一個未病先防的保健效果。
九種體質
A型——平和體質,健康
B型——陽虛體質,怕冷
C型——陰虛體質,缺水
D型——氣虛體質,氣短
E型——痰濕體質,體胖
F型——濕熱體質,長痘
G型——血瘀體質,長斑
H型——氣郁體質,郁悶
I型——特稟體質,過敏
九種體質:一種是平和質(正常人體質),術語叫陰平陽秘(陰陽平衡),是無病狀態(tài)的體質,它屬于狀態(tài)最好的一種體質;其他八種體質包括氣虛、陽虛、陰虛、血瘀、氣郁質、特稟質、濕熱質和痰濕體質,此八種屬于偏頗體質。
春季易生病的三種體質——氣虛質、陰虛質、特稟質。
一、氣虛質
氣虛質的人往往感到周身乏力、飲食量減少、睡眠較差、休息以后得不到緩解,醫(yī)生在舌診中發(fā)現(xiàn)氣虛質的人往往舌淡苔薄白、脈弱,年齡組大概是三四十歲,男女均有。
醫(yī)生通常會使用一些中藥的湯劑對氣虛質患病人群進行干預,譬如:補中益氣湯或者四君子湯,通過方劑的加減能獲得一些很好的效果。
表現(xiàn):說話沒勁,經常出虛汗,容易呼吸短促,經常疲乏無力,這就是氣虛體質。這種人喜歡安靜,吃或喝涼的食物不舒服,容易大便稀溏,小便顏色清而量多。性格多沉悶、內向。容易感冒,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愈,還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。
患病傾向:容易感冒,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愈,還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。
養(yǎng)生原則:補脾、健脾。
飲食:宜吃性平偏溫的、有補益作用的食物,忌冷宜熱。
起居:起居應規(guī)律,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。尤其在夏天的中午應適當休息,保持充足睡眠。
藥物:四君益氣,屏風固表——四君子湯。
四季:春捂秋少凍,夏溫冬平補。
經絡:曲池、足三里、中脘、關元
益:多吃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,如黃豆、白扁豆、蘑菇 、大棗、桂圓、蜂蜜等。以柔緩運動,散步、打太極拳等為主,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。
忌: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,如檳榔、空心菜、生蘿卜等。吃油膩、不易消化、生冷、苦寒的食物。
圖片
二、陰虛質
陰虛質常見的特征是形體較為消瘦、口干舌燥、鼻干、眼干、舌體瘦小而且苔少、少津、脈一般比較細。目前治療陰虛質最常用、最經典的局方是六味地黃丸。
表現(xiàn):五心煩熱,常見眼睛、關節(jié)、皮膚干燥澀滯,口唇又紅又干,耳鳴,眼睛干澀,咽喉干燥;形體瘦削,身體靈活,精力好,眼睛比較有神,亢奮煩躁,入睡后盜汗。脈象較快,情緒波動大,壓抑而又敏感;睡眠時間短,手腳心發(fā)熱并心燥不寧,營養(yǎng)過剩、服藥、常吃辛燥食物會促生陰虛體質。
患病傾向:易感結核病、失眠、腫瘤等
養(yǎng)生原則:鎮(zhèn)靜安神
飲食:多食水果,少吃辛辣、酸甘。
起居:生活工作,有條不紊。居住環(huán)境宜安靜,避免劇烈運動或在高溫酷暑下工作,避免熬夜,要學會靜養(yǎng),如打坐、瑜伽、深呼吸等。不宜蒸洗桑拿。
藥物:地黃丸族,銀耳燕窩。——六味地黃丸、麥味地黃丸、杞菊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,歸芍地黃丸,對照癥狀選方。
四季:夏宜清涼,秋要潤肺。冬季養(yǎng)生要點:陰虛體質千萬不要盲目進補,切忌吃羊肉,如果要調養(yǎng),則可用一些養(yǎng)陰的藥物或食物,如太子參、沙參等煲湯。
經絡:不是最佳辦法,切忌頻繁艾灸。
益:凡陰虛體質者,宜多吃些清補類食物,宜食甘涼滋潤、生津養(yǎng)陰的食品,宜吃新鮮蔬菜水果或纖維素及維生素較高的食物,宜吃含優(yōu)質蛋白質豐富的食品,如糯米、綠豆、藕、大白菜、黑木耳、銀耳、豆腐、甘蔗、梨、西瓜、黃瓜、百合、山藥、烏賊等。
忌:少吃火鍋、雞肉。忌吃溫熱香燥食品,煎炸炒爆、性熱上火,煎、炸、爆、烤的食物——火鍋、雞肉、羊肉、辣椒、韭菜、葵花子、龍眼肉、荔枝。
三、特稟質
特稟質在臨床上沒有明顯的癥狀,實際上它跟現(xiàn)代醫(yī)學講的過敏性體質頗為相似,尤其是在春季,比如花粉、塵土甚至某些食物都會引起過敏,這樣的體質就是特稟質。
這種過敏體質其實也是身體免疫力的一種反應,可能他對于外界不管是食物還是物體,都反應強烈,而且身上會出現(xiàn)類似蕁麻疹的癥狀,會有瘙癢,甚至有時包括口鼻五官都會有癢的感覺,這就是九種體質當中的特稟質。
治療特稟質的方法需要用一個經典中醫(yī)局方——防風通圣,通過藥方的加減,幫助特稟質人群的癥狀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有效的緩解。
表現(xiàn):鼻塞、流鼻涕、噴嚏不斷;渾身瘙癢、皮膚易出現(xiàn)紫紅色瘀點、瘀斑、皮膚常用一抓就紅、無故痛癢等。氣血不足,肌表不固,抵抗力不強;易患慢性鼻炎、鼻竇炎、咽炎、哮喘;或皮膚粗糙暗淡、疤痕體質、牛皮癬者。
患病傾向: 易患哮喘,蕁麻疹,花粉/藥物過敏。
養(yǎng)生原則:補氣益血,理通經脈。
飲食:少吃過寒涼、高蛋白和高熱量的食物。
起居:避免忽冷忽熱,受強刺激;避免接觸塵螨、花粉、油漆。運動增強體質,提高對過敏源的免疫力。
藥物:消風玉屏,靈芝木耳——消風散、玉屏風散。
四季:注意保暖,防風,謹防寒氣郁積。夏季注意防曬。冬季養(yǎng)生要點:防寒保暖,增強抵抗力,預防感冒很重要。
經絡:膻中,大椎,風門,肺俞
益:食用富含維生素C、A和礦物質多蔬菜、水果:小白菜、西紅柿、青椒、柑桔、檸檬、胡蘿卜、卷心菜、花菜、芝麻。
忌:少吃芒果、蕎麥、蠶豆、白扁豆、牛肉、鵝肉、鯉魚、蝦蟹、茄子、酒、辣椒、咖啡、香腸等辛辣之品、腥膻發(fā)物、加工食物、含致敏物的食物。被褥床單要經常洗曬,可防止對塵螨過敏;不宜養(yǎng)寵物,以免對動物皮毛過敏。